"+prnhtml; content.open(); content.write(prnhtml); content.close(); newWin.window.print(); }
用“心”抗疫,为“心”赋能——学生心理调适指南
时间:2022-03-19 20:59:56 来源:本网

  春日已至,万物复苏,本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但是最近各地疫情反复的消息不断冲上热搜,同学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再一次被打乱,疫情期间同学们不能随意外出、聚集,每天被各种疫情相关信息所笼罩,甚至可能会经历居家隔离、在校隔离等情况,难免会引发大家担忧、烦躁、焦虑等心理困扰。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该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呢?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吧~


  结合视频中提到的六种调适方法,惠州市学生心理防护工作专班整理了“疫情期间的心理调适指南”:

  1.关键词:接纳你的情绪

  面对疫情的反复使大家都处在一种不确定性之中,我们能否参加聚集活动、是否需要隔离或网课,这些都会引发担忧、焦虑、烦躁等情绪。其中有些同学会因此认为自己软弱,意志不坚强,否认这些情绪的出现,这种想法是极端且错误。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到,面对疫情出现的各种情绪,是我们在危险环境下出现的正常防御心理反应,要看到自己的情绪,做到理解和接纳我们的情绪。

  2.关键词:表达你的情绪

  不要压抑心中的苦闷和担忧,找一张纸,写下你的担忧,画出你的焦虑和烦躁并表达出来,假装它是别人写/画的,这样可以帮助你认识担忧的本质,只是你的想法,不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3.关键词:尝试放松训练

  做一点能帮助你保持平稳心态和集中注意力的放松训练,可通过腹式呼吸、正念冥想,运用感官回到当下等方法,调节情绪,应对疫情带来的情绪影响。

  4.关键词:保持平常心

  紧跟学校的教育教学安排,无论在校还是在家网课,均保持平常心,按部就班,保持正常的学习状态。制定一个令自己感到愉悦而有收获的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执行,有效率地完成作业,阅读喜欢的书目,练习字帖,适当预习新课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5.关键词:寻求人际支持

  如果你因为不能聚集、见面而感到孤独失意时,建议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电子班牌等方式与家人、朋友聊天倾诉。休息时想办法多和人说话,和值得信赖的朋友、家人、老师保持联系,通过互相交流增强归属感和情感支持。

  6.关键词:正向思维转化

  “凡事不要只往坏处看”,学会去看看这段经历的“价值”,有意识的进行正向思维转化,或许会让人的感受更好一些,比如:因为封控减少了外出,可以把房间、床铺、宿舍或书桌整理更干净整洁,心情更舒畅;少了交际,可以创造新的休闲方式,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智慧,享受居家/在校的日子;意味着有机会察觉自己惯常的学习生活状态,静下心来分析优缺点,找到提升的方法,制定合理的计划;也可利用空闲的时间把一直想干而没干好的事完成了。

  7.关键词:保持愉悦运动

  运动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还可以帮助减少精神紧张,增加愉悦心理。每天做一些运动,认真对待学校的跑操活动和体育课,无论居家隔离还是在校隔离,都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如跳绳、做操等,不妨与同学、家人一起来创造性地“开发”一些因地制宜的运动项目。

  8.关键词:良好生活作息

  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吃好,睡好,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充实的学习和娱乐生活,监督好孩子合理规划作息时间、营养膳食及运动。

  9.关键词:关注积极信息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教授塔尔宾夏哈尔博士说:“我们不快乐的一个原因就是接收了太多负面信息。”因此建议大家从官方、权威平台获取有关疫情的信息,了解科学的防疫知识,不传谣不信谣,不扎堆不聚集,减少活动点,减少未经证实的信息输入,促进理性思考,和家人、老师、同学一起积极配合防疫工作,做好个人卫生防护,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一切总会好起来”。

  10.关键词:寻求专业帮助

  要记住自己永远不是孤单一人的。如果尝试了上述方法还不能疏导自己的心理困惑时,可联系班主任、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及时向学校和社会心理等机构的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市教育局学生心理防护工作专班热线

微信图片_2022031921042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