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nhtml; content.open(); content.write(prnhtml); content.close(); newWin.window.print(); }
对惠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0180137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18-12-26 15:40:09 来源:本网

 

                                              

                             

                            

                            B]

惠市教案〔2018〕58号

 

  对惠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

20180137号提案的答复

 

罗国强委员:

您提出的《开云(中国)推进我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惠州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我们本着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原则,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胆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不断调整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加大办学经费投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了规模与质量的同步发展,走上了一条特色鲜明、面向市场、依靠市场、服务社会的快速发展之路。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共有全日制高职院校5所,分别是: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总占地面积37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4.7万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价值38663.65万元。教师3319人(含兼职、外聘),高级职称及以上1043人,硕士1040人,博士331人。2017年招生16286人,在校生48794人,其中理工科学生15923人,占39.8%。就业率达98%以上。5所高职院开设专业87个,其中理工科专业34个,占39.1%;理工科学生11861人,占37.1%。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涵盖理、工、农、文、法、经、史、管、教育、艺术、卫生等11个学科门类。

二、主要成效

(一)注重改革创新,创新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2015年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获批5年一贯制招生资格;2016年,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在“3+2”对接的常规模式基础上提出按“4+1”的模式进行运作,就是学生在校连续学习4年理论,第5年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中职与高职两学段融为一体。

(二)创新工作机制,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添油助力。

一是职业院校生均定额拨款机制解决了办学困扰。为保障市属公办职业院校办学经费投入,加快发展我市职业教育,2015年,我市印发实施了《惠州市市属公办职业院校生均定额经费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4所市属公办职业院校(惠州市技师学院、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惠州工程技术学校)实施生均定额经费制度 ,目前已实施三年,解决了公办职业院校的办学困扰。

二是为高等院校科研保驾护航。为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惠州市教育局、财政局、科技局联合下发了《开云(中国)印发<惠州市高等院校科研资金扶持办法>的通知》(惠市教〔2016〕209号),每年投入2000万元,扶持高校建立一批重点实验室、研究所。

三是编制了《惠州市高等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目标是:经过五年努力,初步形成“2(本科院校)+10(高等职业技术学院)+N(研究院或研究生院)”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在校生人数从2015年的4万人扩大到2020年的8万人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以上。

(三)推进国际合作。

一是深入考察德国教育特色经验,结合实际与优质教育机构展开合作。20177月5日至14日,我市“科教经贸交流活动团”赴以色列、德国和日本考察交流活动。考察了德国西门子集团及旗下的安贝格西门子工厂,与BSK国际教育机构、德国斯蒂尔公司、德国骏马精密工业(惠州)有限公司高层就“双元制”职业教育开展座谈交流。期间代表团拜访了我驻德国法兰克福总领事馆,参观考察了德国德意志科技博物馆、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听取了西门子集团高层对德国工业4.0发展的介绍,参观了旗下安贝格工厂,推动其与德赛工业在汽车电子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并口头达成了西门子在惠州开设第二个数字化工厂的协议,西门子高层相约2018年11月份访问惠州。同时,围绕引入推广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市教育局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惠州工程职业学院与骏马(惠州)公司签署了职业培训合作协议。

二是积极推进中德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20179月2021日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一行到惠州学院、惠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和市教育局访问,深入探讨在举办“骨干教师研修班、师生暑期短期培训班和国际工程硕士交换生”等中长期的合作办学项目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德高等教育合作事项。其计划专门为我市定制的促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惠州本土化的研讨会和拟实施的项目,以及为惠州高职院校特别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施 “3+2”合作办学的方案,将为我市高等学校的工程学科提供一条与德国大学德国制式工程师培养系统和模式对接的有效途径。通过德方机构制定和实施的境内外配套办理及保障程序和两国有关高校的合作,在德国公立工科院校培养将工程教育与工程师执业资质融为一体的德国制式的具有硕士学位的应用技术型国际工程师。同时,计划涵盖跨国开展的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学科合作建设项目、科研和学术交流项目、教师交流项目、领导和专家互访项目、合作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硕士文凭德制工程师项目。

三是积极推动惠州城市学院对外合作办学

推动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与德国F+U萨克森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举办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通过合作开发适应我国汽车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课程,采取“汽车专业共建”和“汽车学院共建”等多种方式,将本土化的德国“汽车机电服务技师”等国际通用证书课程与城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嵌入式套读,将城职院现有的汽车相关专业课程全部或部分地替换为德国汽车检查与维修课程模块。同时将从实训车间建设标准、建设方案、实训设备配置到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管理、师资培训、就业服务等全方位与德国F+U萨克森职业培训学院进行中外合作办学,从而培养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车技术与服务的高级技术人才。

推动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专本对接联合培养学士。招生专业为会计、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等4个专业,2016年招生221人,在校生达到301人。具体合作方式为:学分和课程互认互授、中方专科与澳方本科衔接共同培养学士。学生在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修读2年或3年课程,然后到维多利亚大学修读2年或2年半课程,学生在维多利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可继续申请修读硕士学位课程。

推动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与新西兰商学院合作建设惠州市跨境电子商务育成园区。面向惠州地区国际、国内电子商务中小微企业,为企业入驻园区提供办公、仓储物流分拣、商务服务及网络商品展销等功能模块。打造国内一流、全省最大的创新创业园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创新创业技术技能人才育成基地

(四)注重校企合作,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技能。

一是根据企业所需培养人才。探索开展“校企双制”办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订单式培养”;创新建立校办工厂,实现学生实训和企业产出相结合。采取“冠名班”“校中厂”“厂中校”“工学结合”等模式,先后与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金华悦酒店等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努力拓宽办学途径,扩大办学规模,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二是加深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理事会,成立了职业技术教育协会,开通了惠州职业教育网,搭建起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和信息交流平台。推动校企互动促进专业建设,通过教师参与企业课题、担当企业顾问以及聘请行业专家担任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等方式,使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全市现有职教实习就业基地、劳动德育基地等基地600多个。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近80%的毕业生服务于本地企业。

(五)注重办学质量,毕业学生就业效果不断提升。

一是积极探索“三加”培养模式,促使学生一专多能。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基础上,贯彻实施“合格加特长、技能加素质、成才加成人”的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合格学生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让学生毕业后多一些就业门路;在培养学生某项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就业时多一点选择机会;在教育学生成为技术人才的同时,要学会做人,能很好地在职场和社会上生存和发展。

二是加强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近年来,坚持“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就业”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指导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加大内部实习实训设施投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毕业生中推行“双证书”制度,为就业提供了“双保险”。注重加强毕业生的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建立了完备的就业网络,为毕业生的稳定就业提供了保障。就业率达98%以上,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

(六)注重优化师资,强化职业教育发展的人才支撑。

一方面,强化培训培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出台奖励措施,鼓励教师提升学历水平,本科教师通过进修获得高等院校硕士学位可获财政奖励2万元、博士学位可获5万元奖励。组织教师参加国家骨干教师培训或出国深造,每年组织职教师资赴香港培训和交流,定期组织教师赴台湾、德国、新加坡等培训学习。另一方面,借力行业企业,扩大“双师型”和兼职教师总量。推行专任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教师将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向企业推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职业院校聘请企业骨干、技术能手兼职任教。首创“四维师资”理念及模式,即要求教师具备讲师、技师、职业指导师和心理指导师四个职业资格,获《中国教育报》报道推广。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共有专任教师3782人、兼职教师46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731人、“四维型”教师258人,分别占比45.8%、6.8%。

三、下一步对策

(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一是加强职业教育统筹力度。市、县(区)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为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提供综合保障。

二是继续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如,为全面了解职业院校实施生均定额经费管理实施情况,根据市政府领导指示,市发展改革局、编办、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于2018年3月12-16日对4所市属公办职业院校(惠州市技师学院、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惠州工程技术学校)进行了调研。3月29日赴东莞市学习生均经费管理先进经验,拜会了省教育厅,并与省属职业院校进行了座谈。目前已撰写了开云(中国)惠州市属公办职业院校生均定额经费管理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等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

三是健全职业教育多元投入机制。如,支持公办职业技术院校实行“名校办民校”;在市级层面出台校企合作制度,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

(二)打造强师工程,增添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

一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师管理制度。落实职业教育教师编制标准,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建立健全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自主录用和动态调整制度,在部分岗位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用人方式。教师职称评聘重点向“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倾斜。推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院校增设正高级教师职称。

二是全面实施“四维师资”培养工程。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行业企业实践;全面实施“四维师资”建设计划,有效加强职业院校教师育人功能。建设一批校企合作的技师工作站。鼓励企业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师研修制度,结合企业技术创新,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三)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全社会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引导初中毕业生和家长转变观念,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同时,研究出台针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的优惠政策,以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民众的认同感。

(四)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一是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定期接纳师生到企业社会实践。制订优惠政策措施,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把企业办成集研、教、产于一体的现代企业。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投资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营造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的工作氛围,逐步建立起各种所有制并存和多渠道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新机制。定期接纳广大师生深入生产一线,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专业教师参与研发一线,学生参与生产一线,努力造就一批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和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二是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围绕惠州地区产业结构和社会职业结构的动态变化来合理设置、优化和调整专业,重点推进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科专业群、以物联网为核心的商科专业群和以社会工作为核心的社会服务专业群等三大专业群建设,不断调整中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课程,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培养具有针对性的人才。

三是建立校企合作网络信息平台,搭建起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和信息交流平台。

四是依托中韩(惠州)产业园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根据产业园内韩国企业的技术平台建设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我市高等院校在电子信息、汽车与装备制造、健康医疗、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等学科专业的设置和建设力度。邀请产业园有分量的专家入校讲座和派出学校相关教职工到产业园对应部门进行学习培训或跟岗学习等。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推动校企互动促进专业建设,通过教师参与企业课题、担当企业顾问以及聘请行业专家担任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等方式,使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为中韩产业园定向培养产业员工。创新建立校办工厂,实现学生实训和企业产出相结合在教学工作中积极融入韩企的企业文化、工作特征和技术特点,让学生主动接触韩企技术特点、了解韩企文化和适应韩企工作,为毕业后入职韩企打好基础,给韩企提供技术工人支持。

(五)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一体化职业教育”改革。明确中职和高职各自承担的教学任务,科学统筹、合理安排课程和教学内容,明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评价方法和标准,减少重复,加强衔接。

二是打通中职学生升学通道,促进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构建职业技术教育学生成长“立交桥”。规范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设置,深入推进中高职贯通分段培养,“专插本”、专本衔接试点的招生、评价、人才培养模式等各项改革,完善中高职贯通分段培养的联考机制和过程管理、质量监控机制。

三是试点探索“中高本”一体化模式。紧密衔接我市特色产业,鼓励和引导职业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主动对接应用技术本科学校,建设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分段培养专业,探索“中高本”一体化衔接模式。先行先试开展高职与本科对口单招“3+1”(3年专科加1年本科)培养试点。以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为试点,向上对接惠州学院,向下对接惠州商贸旅游学校,构建完整的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扩大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积极推进自主招生,完善中职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

四是探索实施高职学院与中职学校成绩互认机制。尽快出台中高职学籍衔接指南,拓宽中职毕业生升学通道。建议将中高职衔接中的“3+2”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灵活转变成“2+3”模式,对于中职学校学制三年中的第三年学生成绩和学籍与大学一年级成绩和学籍进行互认,解决高职学院与中职学校的学籍政策性矛盾。

 

 

 

                          惠州市教育局

2018年6月28日

 

联系人及电话:邓展煌,2286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