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nhtml; content.open(); content.write(prnhtml); content.close(); newWin.window.print(); }
对惠州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 第20190074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19-12-05 10:45:15 来源:惠州市教育局

                                                                   [B

惠市教案〔201928

 

对惠州市政协十二届次会议

20190074号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惠州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开云(中国)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助力“2+1”支柱产业发展的建议》(提案第20190074号)收悉。首先非常感谢你们惠州教育的关心和支持该提案非常中肯、精准地指出了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方法。有些问题也在较长时期内困扰着我们,如尚无出台本市的校企合作条例、石油化工专业学生规模相对太小等。有些工作则在不断改进中,如教师学历、职称与技能水平都在不同程度得到了提升。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完善改进。现根据提案内容答复如下:

我市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经济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探索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加大办学经费投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全市职业院校规模与质量同步发展,走上了一条特色鲜明、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快速发展之路。

一、基本情况

(一)中职教育

我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5所(含2所高职院校中职部),其中,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含国家示范学校、省示范学校),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公办学校10所,民办学校15所。此外,全市有技工学校11所,其中国家示范学校1所,国家重点技工学校2所(含国家示范学校),省重点技工学校1所。2018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17398人,在校生51440人,共开设农林牧渔、土木水利、加工制造、石油化工、轻纺食品、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医药卫生、休闲保健、财经商贸、旅游服务、文化艺术、体育与健身、教育、公共管理与服务等15个专业类72个专业;技工学校招生10272人,在校生29179人中职、技工学校在校生80619人,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为46.9:53.1。毕业生就业率达95.3%。

(二)高职教育

我市现有全日制高职院校4所(不含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是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民办)、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理学、医学、农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主要开设有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机械设计与制作、护理、中药学、康复治疗技术、学前教育、物联网应用技术、园艺技术等67个专业2018年共招生11296人,在校生27220人,就业率达97%以上。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创新制度,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市教育局牵头草拟了《惠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条例》指出:“鼓励职业院校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科技攻关等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职业院校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科技攻关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给予资助或奖励”。

为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各学校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以及与境外、国外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创新依据不同专业,强化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体制与特色,打造出多样化、有特色、有深度的校企合作模式,开展协同创新校外优秀企业、校内优秀单位及协同创新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和推广活动,不断提高合作育人水平,探索出了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深度合作机制。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892个,校企(产学)合作企业710个。通过校企合作,切实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真刀真枪”的环境下学到了实实在在的本领,实现了课堂与车间的无缝对接和校企、产教的深度融合。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全面实施“四环一体”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制订了《校企管理办法》《“校中厂”管理办法》《校企合作评价指标体系》,助推校企合作规范运作、高效顺畅,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学校根据具有深度合作意向的企业情况,对企业按学校所制定的“企业校区评审细则”进行评审,评价分数达到75分以上的企业可成为学校的“企业校区”。“企业校区”所在企业可与学校进行“现代学徒制”等形式的校企深度合作。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与旭日集团、中航国旅、TCL酷友公司、银丰会计、科汇公司、智能针织软件(深圳)公司、马克汉姆国际教育集团等企业开展合作,跳出单一的人财物资源合作的局限,打造出专业设计、课程开发、实训指导、完善评价等更为深入的合作育人新形态;并基于行业标准,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上进行大胆的改革,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成功举办广东省第二十九届物流行业校企合作高峰论坛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出台了《校企(院)合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多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索,校企合作从“厂中校”到“校中厂”再到“生产性实训中心”的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从“2+1模式”到“1.5+1.5模式”再到“现代学徒制模式”的不断探索,“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日趋完善,更坚定了“专业依托企业、企业出资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企业”的办学理念。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力推“工学交替、校企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与德国骏马精密工业(惠州)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举办“双元制”初、高级班,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创举;与四季绿公司推进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方面的深入合作;与锐捷网络在服务地方保障高考的网络运维方面开展合作,并大力推进与TCL、比亚迪进行大批量的学生跟岗实习及双元育人工作;与东莞市百达连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移动电商、跨境电商方面开展双元育人;与深圳市人人乐商业有限公司在新零售运营、新零售成交心理等课程方面进行学分置换的尝试校内蝴蝶兰生产大棚和食用菌中心两个实训基地,采取了引进人才承包和授权运营模式,既满足教学实训需求,每年又可节省一百多万元的实训耗材及运营费用。基地具备产教研销一体化功能,生产的同时满足了学院教科研以及教学成果展示和对外参观交流的需要,打造了学院核心专业品牌,是学院成功推行产教研结合的一张极为闪亮名片,是全省农类专业建设的“领头羊”,广受国家和省市领导及社会各界的赞誉。

(二)优化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要

一是开设新的专业。近年来,我市中职学校根据市场需要,适时开设新的专业,如惠州工程职业学院(中职部)、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等10所学校新开设了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业分析与检验等专业。

二是调整专业结构。各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发展实际,调整了专业设置,如惠州市求实职业技术学校由原来只有单一的服装专业,现在开设了包括烹饪、航空服务(无人机控与维修方向)、美容美体等6个专业;惠州市新华职业技术学校由原来只有单一的印刷技术专业,现在开设了包括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电梯维修方向)、家政服务与管理等10个专业;惠州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增开了工程造价、建筑装饰专业。惠州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根据教育部新增专业目录,申请开设幼儿保育专业。龙门职业技术学校在资源整合后,为应对县内缺乏护士问题,开设了护理专业,并加大力度发展数控车床、无人机、3D打印等学科建设。同时,有些学校也淘汰了学生报读不积极、办学效益不明显的专业。

三是优化专业设置,拓展中高职一体化衔接办学。根据产业升级需要,市场对人才的能力升级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国家大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建中高职贯通培养立交桥,为中职学生提供多样化升学渠道,着力培养更高学历、更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以适应产业不断升级的需要。我市3所公办高职院校充分发挥中高职一体办学的独特优势,一方面根据市场要求新增开设高职新专业,使专业的布局更为合理,更能凸显学校的办学定位;另一方面对标高职专业逐步减少中职其专业,保留可以与高职对接的专业。如惠州城市职业学院高职专业由5个增加到24个,中职专业由原来的31个调减为20个。通过对专业设置不断优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办学水平,培养了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三)强化师资建设,优化师资结构

一是我市2017年出台了《开云(中国)教师高层次学历提升奖励的管理办法》,对获得硕士、博士学历学位的教师分别奖励2万元、5万元。

二是每年组织推荐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带头领军能力研修、骨干教师技能提升专项培训、“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校长专题研修、中高职衔接专业带头人专项培训、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及出境培训等。市教育局每年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培训,培训达1000人次以上。

三是学校出台相关管理办法,通过多种途径优化师资结构。学校按照“产教融合”要求对接区域行业企业的专家能手,以“产教师资融合”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走出去”和把专家“请进来”。如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先后制定《骨干教师遴选及培养管理办法》《“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教职工继续教育管理办法》《专业带头人选拔及管理办法》《教职工学历提升奖励办法》等,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在引进教师时明确规定学历要达到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有一定的职业院校理论教学或实习教学经历,有在企业工作或实践的经历,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者优先考虑。近三年平均年聘请80多名企业兼职教师到学校任课,聘请30多名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客座教授参与实践教学,建设了余小伦(惠州市东平窑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大师工作室、黄红英(客家山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大师工作室等十几个大师工作室,形成“名师领衔,学技并重”的工作机制技能大师参与学校项目指导,开展行业发展前景和技术前沿讲座,深入参与实训项目制定、教材编订、实训室建设等教学活动。

三、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产教融合成效初显,但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供给侧和我市“2+1”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经费投入与深圳、东莞相比严重不足人才紧缺校企沟通不够全面深入等。

(一)尚出台校企合作专项扶持政策

学生工作效率低、原材料浪费较大与企业本身追求利润的目标相矛盾,加上我市尚未出台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缺乏相关的扶持政策,导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企业常常处于被动的一方,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深度不够

(二)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专业规模较小

我市中职学校有惠州工程职业学院(中职部)等8所学校开设电子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在校生1033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在校生81人,占在校生总数的0.16%。学生报读石油化工类专业不积极,在校生人数太少,这与我们这样一个以石化支柱产业的城市的需求不相符。

(三)师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市民办职业教育学校数量多,占比大,但师资水平相对偏低,且流动性也相对较大,师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市有民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5所,教职工总数1149人,占中职教职工总数的34.4%,其中双师型教师332人,占专任教师的37%。民办技工学校7所,教职工678人,占全市技工学校教职工总数的49.9%。

    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委员们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今后,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等文件精神,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全面统筹谋划、科学设置专业、优化教师队伍、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工作,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助力“2+1”支柱产业发展,为我市争创国内一流城市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再次感谢你们惠州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惠州市教育局

                             2019年8月19日

 

 

联系人及电话:何建文,228636018823603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