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惠州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找准专业教育重点 服务国内一流城市建设》(提案第20190066号)收悉。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惠州教育的关心和支持!该提案针对我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提出的问题中肯、精准,也是我市较长时期以来与教育发达城市存在差距的地方。现结合提案内容答复如下:
一、开云(中国)“进一步整合资源”
我市计划引进国(境)内外名牌大学的研究院或研究机构及粤港澳知名大学来惠合作办学;大力支持惠州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支持惠州学院申报硕士点,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设更多高层次研究生院或国际合作学院,力争实现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层次的突破,目前西安交通大学惠州研究院、哈工大惠州研究院建设事宜正在协商当中。我们通过以上举措来弥补高端教育资源稀缺的现状。同时,我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配合国家高职扩招的号召,激励高职学生积极报读本科。
我市支持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建设,成立了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对于以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成立惠州学院医学院事宜,需要市政府通盘研究决策,我局会将建议向上级反映。对于惠州学院建立特色学院的建议,由于惠州学院是省属高校,设置何种类型的学院属于该院内部管理事宜,对于你们的建议,我们会反馈至惠州学院。
二、开云(中国)“优化学科专业设置”
我市积极引导院校围绕我市“2+1”产业群建设,设置相对应的学科专业。目前,惠州学院、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惠州工程职业学院等均设置有电子信息等方面的专业。惠州学院已开设有石油化工新能源等专业,其他高校也在计划设置与石油化工相关的专业。特别是针对作为朝阳产业的康养产业,根据我市康养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市场需求情况,我们大力支持健康、护理等紧缺专业的设置与建设。同时,我市高校正在建立乡村振兴和休闲湾区建设,促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快新型产业和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促进数字经济迅速增长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对接广东省重点发展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的专业群。如,惠州工程职业学院计划到2021年学院开办五年时,打造生态农业专业群、智能工程专业群、机电工程专业群、现代设计制作专业群和财经商贸专业群等五大专业群(以下简称“五大专业群”)。五大专业群涵盖23个招生专业,学生规模达8000人以上。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正打造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科专业群、以民生服务为核心的服务专业群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商科专业群;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区域市场需求变化,对现有专业进行适时扩大、调整、优化和提升,在已有专业布局的基础上,到2020年底,建成药学专业群、医学技术专业群、“健康管理+”专业群等三大专业群,力争建设品牌专业。同时,要求各高校实行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引导院校及时调减设置雷同、就业连续不达标的专业。扩大院校与“2+1”现代产业集群有关专业的招生规模,压缩与之无关的专业招生规模。
在民办教育方面,我市一直以来均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现有民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5所(省重点学校2所),在校生19053人。各学校均能在专业设置上对接2+1产业,2019年各民办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许多学校超额完成任务,民办中职学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三、开云(中国)“进一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为统筹产教融合工作,我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导成立的产学研合作理事会,市职教协会与市台商协会、市外商投资协会签订了《产学及用工战略联盟协议》,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了新的合作平台。各学校还主动与企业沟通、联系,努力实现校企的无缝对接,把企业作为职校的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企业把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立起校企人才供求的有效对接机制。惠州各高校积极推动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深度合作,校企发展共赢成果共享,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现代学徒制”“双元制”等教育模式百花齐放。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力推“工学交替、校企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立足惠州,服务全省,始终与第一、二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理工科特色鲜明,致力于培养现代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及现代农业的高等职业技术运用人才,努力打造培养高层次工业与农业工程技能型人才的高地。采取入企业“顶岗实习”合作形式,深化、巩固和拓展了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共194家,较好的满足了学院每年近3000名学生的实习需要。该院目前与德国骏马精密工业(惠州)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举办“双元制”初、高级班,属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创举;与惠州龙头企业TCL集团、农类龙头企业四季绿公司推进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方面的深入合作;与比亚迪进行大批量的学生跟岗实习及双元育人工作;与锐捷网络在服务地方保障高考的网络运维方面开展合作,并与东莞市百达连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移动电商、跨境电商方面开展双元育人;与深圳市人人乐商业有限公司在新零售运营、新零售成交心理等课程进行学分置换的尝试;与深圳洲际通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制定无人机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无人机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组建课程开发团队、建设“学、训、研、创”无人机实训基地、开发“双证式”学生教育项目、开展订单培养、建立无人机产学联盟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该院的校内蝴蝶兰生产大棚和食用菌中心两个实训基地,采取了引进人才承包和授权运营模式,既满足教学实训需求,每年又可节省一百多万元的实训耗材及运营费用。基地具备产教研销一体化功能,生产的同时满足了该院教科研以及教学成果展示和对外参观交流的需要,打造了学院核心专业品牌,是学院成功推行产教研结合的一张极为闪亮的名片,是全省农类专业建设的“领头羊”,广受国家和省市领导及社会各界的赞誉。目前,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正积极探索与市农科所建立在人才队伍、实验设备和实验基地等方面的共享新模式,以推动工程职院与市农科所在教育教学、科研技术与实践应用等方面的进一步对接,努力探索适应工程职院农类专业发展的教科研方向,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实现“校所”农类教科研资源互补,打通“校所”合作新渠道,形成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的合作模式。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制定《校企管理办法》,用于规范学校在校外与企业进行合作的各种事项,明确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对校企合作项目的论证、开展和考核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建立了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学校同时制定《“校中厂”管理办法》,用于规范企业在校内开办企业,设置运营实体的管理。目前,该院已与省内31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些企业成为学校推进“四环一体”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同时,校内也设置了顺丰收发站、利元亨研发基地、优麦郎西点制作实训室、卡萝实验幼儿园等具有生产性功能的企业运营实体。学院目前已成功搭建校政协同平台——与仲恺高新区合作成立“仲恺创新学院”,以及校企协同平台——与广东工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培养机器人及3D打印等专业技术应用人才,与思科系统国际有限公司、深圳市凯乐新联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进行多方面合作,共同建设“慧丰文创学院”、青少年创客基地等项目,还成功搭建了国际合作协同平台——与新西兰商学院合作跨境电商项目,校校协同平台——加盟全省创新创业联盟,校行创新创业平台——“慧丰坊”创新创业育成基地,慧客厅(创客空间与融资平台),思迪咖啡(创业沙龙及咨询),青少年创客育成基地,与市饭店行业协会合作创办东江烹饪大师协会,与东平窑研究院合作创办东平窑陶瓷艺术基地,与青年农业促进会共同建设“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基地”。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与旭日集团、中航国旅、TCL酷友公司、银丰会计、科汇公司、智能针织软件(深圳)公司、马克汉姆国际教育集团等企业开展合作,打造出专业设计、课程开发、实训指导、完善评价等更为深入的合作育人新形态;基于行业标准,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开设“学徒制”试点班,用专业指导教师+企业指导师傅组成的“双导师”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搭建更好的平台。同时,构建校企合作创新会计服务育人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体验职场氛围,规划量身打造一批具备企业岗位需求和创业创新意识强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出台了《校企(院)合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与广州科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模拟临床检验中心”,与手鲲鹏义齿有限公司共建“鲲鹏精密义齿协同创新中心”,与雷诺眼镜共建“雷诺视光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实训基地,与旭兰国际母婴健康管理(惠州)有限公司共建“一站式母婴中心”,与地方连锁药业巨擘惠州百姓大药房“联姻”共育“百姓人”,均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学院均设置了健康、护理紧缺专业。
虽然各高校在产教融合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与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合作层次和深度与现实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重点发展学科专业与我市龙头企业联系还不够紧密,产教融合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开云(中国)“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为贯彻实施我市的人才政策,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我局贯彻执行惠州市《开云(中国)深化完善“人才双高计划” 实施“人才双十行动”意见》等人才政策,以引进拔尖创新性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引领,推进高等学校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我局还多次参加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招聘高层次专业人才宣讲会和博士专场招聘会,全力引进以海内外拔尖人才为主的学科领军人才、创新科研团队核心成员和教学名师等。近年来,我市市直教育系统引进了6名博士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其中,惠州城市职业学院2016年引进的张方阳博士,是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
同时,我市按照《职业教育二十条》相关规定优化师资结构,大力构建“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为惠州职业教育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我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公办高职院已达3所,为大力推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我局正积极探索多种方式打通高技能人才职务、职称晋升渠道以及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职级、职称互通渠道。借鉴先进地市做法,积极探索在公办职业院校增设高技能人才岗位设置办法,考虑给予对应高技能人才相应合理的待遇,并在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引进时,给予对应的职称评聘优惠力度。同时,我局也积极探索将高技能人才的引进纳入财政编制管理,实行身份管理、分类管理,激励高技能人才为惠州职业教育作贡献。
五、开云(中国)“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包括建设重大科技平台和推动成果转化”
(一)科学谋划,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一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提前布局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建设“两大科学装置”;依托“两大科学装置”,筹建省能源实验室。二是推动仲恺高新区打造以北斗、激光、半导体、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与物联网等主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支持一批高端研发机构落户潼湖。三是依托省部重大科技专项,启动组建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成为省重点布局的“新一代网络与宽带通信”领域三大平台之一。四是新认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共获得2000万元的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资金补助,认定数和所获补助金额数均位居全省第二,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累计达11家。
(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富有成效。一是成功举办第二届科交会,促成一批合作项目。二是促进专利产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3件,同比提高2.3件;获第二十届中国专利金奖1项、优秀奖5项;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22笔,合计2.2亿元。三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新认定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1个,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增至6个。
(三)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引领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提升惠州两大万亿产业集群(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的核心竞争力;发挥惠州市在大湾区能源产业的相对优势,谋划建设大湾区能源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一是推进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建设。为惠州打造国际核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提供重要支撑,与两装置建设单位——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加强合作,推动其核孔膜、辐照育种等先进科技成果落地惠州转化产业化。二是继续推动省实验室筹建工作。完善《能源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建设方案》,组织专业机构撰写建设省实验室的可行性报告,理清建设思路。三是推动稔平半岛打造成为能源科技岛。在惠州学院建设能源重点学科,引进培育能源科学领域人才;引导中广核集团和粤电集团等能源龙头企业在惠州设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新能源创业园和节能示范园。四是谋划建设石化技术研发中心。提升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技术门槛,重点推进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牵头建设面向全国开放性石化技术研发中心。五是推动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建设。瞄准5G、人工智能等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前沿,建设工业互联网高端研发平台,从关键技术到示范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
(四)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一是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现有的高企提质增效,力争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300家,建立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二是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化科技金融支持,引导银行、创投等各类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融资及综合服务。三是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推动1-2家大型龙头企业启动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组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0家。
再次感谢你们对惠州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惠州市教育局
2019年8月19日
联系人及电话:林耿林,15363866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