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惠市教案〔2024〕62号
对惠州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4046号提案的答复
钟文宇,黄庆会委员:
你们提出的《开云(中国)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已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议题,通过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共同合作,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市域产教联合体意义重大,作用明显。
在实际操作中,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要求。首先,产教资源需要相对集聚,依托的产业园区应有较为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涵盖中职、高职、本科学校等各个层次。其次,组织治理机制需要完备,建立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四方协同的命运共同体,形成实体化运作的治理模式。最后,人才培养和有效服务产业发展也是联合体建设的重要目标,需要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等各个环节,同时联合体还需要制定培训规划,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最终形成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多方面的功能。
一、我市产教融合进展成效
(一)拟建设产教融合工作平台
围绕市委、市政府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重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惠州市产教融合工作平台建设(以下简称“平台”)。平台由市教育局发起建设,市发改局、科技局、工信局、人社局等部门作为配合单位。以“企业所需、学校所能”为出发点,按照“定期协商交流、政策文件研讨、重要事项研判”为工作内容,结合职责分工全力推进平台建设。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如遇国家、省有关政策文件出台或有关重要工作需要协商解决,则随时召开会议。目前,已初步形成惠州市产教联盟建设方案,对涉及单位进行职能分工。
(二)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创新产教融合模式
学校持续深化“机制性改革”,坚持“需求导向、创新导向、贡献导向”,紧扣“专业、就业、产业”三业统一,大力培养支撑强国建设的卓越工程师。学校坚持共建共享,已建成省级公共实训基地3个,即省级社区示范基地,省级退役军人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省级农业经理人培育基地;共建校内实训基地12个,校外实践基地219家,其中省级校内外基地各1个。学校于2021年获批惠州市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2022年获批广东省级大学科技园,先后引进30多家科创企业入驻大学科技园,发挥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等核心功能,塑造“高校科创”品牌。学校以校企“双元”育人为着力点,推动人才培养与本土大型国有企业联盟、与区域行业发展联合、与当地园区发展联结,强化“引企入教”和“送教入企”协同的育人机制,目前已培育沃尔玛、天虹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2个。
(三)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产教融合情况
学校制定了《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规范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企业总数323家,持续与企业开展冠名班、订单班培养,合作开展学徒制企业22个,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23本,企业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学院以大学科技园为平台,与惠州市惠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雄韬科技城联合共建惠州城市职业学院院大学科技园东江湾分园,围绕大学科技园核心功能“创新、转化、创业、就业”为主线,惠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新注册入驻大学科技园。完成了8件有效知识产权(实用新型专利)成果转让工作,将教师有效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建设新能源电池检验检测实验室等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充分发挥“产、教、学、研、转、用”一体化产教融合平台优势,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全方位深度融合。
依托产业园区、行业协会等机构,建立紧密的政校行企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主动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办学,建立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产业学院、工程技术中心等。通过上述平台持续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不断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模式。
(四)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情况
学校牵头成立职教集团(或产教融合联盟)2个,加入职教集团(或产教融合联盟)个,牵头筹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个,加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个。成立校级产业学院7个产业学院,其中,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1个。共建协同创新中心4个,产教融合实训中心3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3个,其他真实情景实训中心(基地、店)9个。2023年校外实践基地134个,其中已获省级认定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5个,2023年申请省质量工程认定4个。成功助力9家企业获批认定省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并纳入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先后有9个专业与18家企业开展学徒制试点。与惠州市百姓大参林药店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开展订单班培养。
(五)积极申报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开云(中国)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申报工作的通知》,市教育局组织本市职业院校、企业积极申报相关项目,并获省级立项。具体如下:
二、存在问题
(一)产教融合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目前,我市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措施。校企合作远远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合作过程中的权利、义务、风险、利益等相关性问题,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 激励措施不明显,企业难以看到即时回报,难以保证产教融合的顺利开展。
(二)经费保障不力,办学成效难以得到落实
在办学层面上,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产业构成的核心是产业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产业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依赖于技术技能的积累和掌握产业技术人才的批量培养。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培养大量优势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人才,是践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办学宗旨的重要方式。但是,政府真正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方面投入较少,没有专项经费用于职业院校建设产教融合基地建设,使得产教融合发展举步维艰。
(三)企业参与动力不足,校企合作模式单一
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由于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缺乏长远人才培养规划或因为担忧合作成本和风险,对参与职业教育持观望态度。当前的校企合作多停留在实习实训阶段,缺乏更为深入的合作方式,如共同研发、课程共建、师资互派等。这种单一的合作模式难以充分发挥企业资源和优势,限制了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创新,也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下一步计划
(一)积极申请政策引导和激励
探索制定更具吸引力的激励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资金支持等,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探索建立发展基金,用于支持校企合作项目,尤其是在新技术研发、新型学徒制等方面的深度合作,降低企业参与成本,提升其参与意愿。
(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推广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同研发中心等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鼓励企业深度参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让学生在企业导师指导下进行项目实践,通过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多方协作平台
建立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协作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定期召开协作会议,共同研讨产教融合的策略和进展,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操作指南和实施细则,明确责任分工、实施步骤和监测评估机制。持续完善“政校园企”职业教育协商机制,引导职业院校与产业园、优质企业深度对接,成立“惠州市产教融合联盟”,全市职业院校、企业、园区、研究所等作为联盟平台成员单位,形成长效机制。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惠州市教育局
2024年6月13日
(联系人及电话:林勇,2286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