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惠市教案〔2024〕65号
对惠州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4033号提案的答复
许巧灵委员:
您提出的《开云(中国)提高我市各类学校急救能力的建议》(提案第202403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事关亿万家庭和谐幸福,事关国家民族发展大计。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开云(中国)教育、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为核心,以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为目标,加强学校急救设施建设和师生急救教育培训,重点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全市师生急救技能,增强学校应急管理能力。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862所,在校学生142.91万人(其中幼儿数22.55万人、义务教育阶段92.07人、高中阶段21.45万人、普通高校6.71万人),全市教职工11.0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8.43万人。
二、主要做法
(一)构建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学校卫生工作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工作,关系到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与属地卫生健康、疾控、红十字会等部门的密切沟通,信息资源共享,定期会商,对重点事项及时进行通报,不断加强学校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
(二)建立完善医校卫生应急协作长效机制。按照“属地、就近、分类”原则,属地医疗机构包联学校,设立绿色通道,切实保障属地学校突发情况医疗救援工作需要。对口医院负责选聘整治素质好,品德优秀,热心青少年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的医务人员担任“卫生健康副校长”,指导学校做好传染病防控、近视防控、健康教育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提升广大师生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
(三)扎实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急救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有效手段,各级各类学校创新健康教育形式,深化“互联网+健康教育”,将“世界急救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活动纳入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微信公众号、黑板报、宣传窗或开展讲座、播放影像制品等形式,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健康与安全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心肺复苏、安全避险与应急救护等方面知识和技能。
(四)全面加强校医室(卫生保健室)建设。各级各类学校加大对学校卫生工作经费的保障,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设立校医室(保健室),配齐校医(保健教师),600人以上中小学校和600人以下寄宿制中小学校按要求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人以下非寄宿制中小学校按要求配备专(兼)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健教师)。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到我市更高水平“安全文明校园”创建评价指标体系。
(五)全面加强师生急救知识培训工作。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普及救护知识,提高公民自救互救能力,是保护生命健康的一项重要公益事业。近年来,市教育局联合市卫生健康局、市红十字会、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等部门组织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多次组织学校校医(保健教师)、乡镇中小学校体育教师进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2021年起,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生军训项目,全面普及心肺复苏术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知识和技能。
(六)全力推动学校购置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市教育局制定印发《惠州市学校体育运动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办法(试行)》,要求学校购置必需的急救器材和药品,高等学校、中高考考点、600人以上的寄宿制中小学校应优先配备AED,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自行购置或接受社会捐赠形式配置AED,并组织人员开展设备操作培训。目前,全市共有49所学校配备了64台AED,覆盖近22万师生,织密了校园卫生健康急救防护网。
三、下一步工作
下来,教育行政部门将进一步联合卫生健康部门、红十字会、120急救指挥中心等相关单位,持续加大对广大师生的急救知识普及工作,分阶段实施,小学阶段重点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知识科普宣教,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初中阶段重点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学生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高中阶段将应急救护培训继续纳入学生军训内容,加强应急救护、防灾避险技能训练。同时积极推动教职员工领证培训工作,将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取证纳入学校教职员工专业发展培训和岗前培训,通过每年分批次组织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宿舍管理员、保安等重点教职员工参加红十字救护员持证培训,对全市教职员工进行急救知识全员覆盖。为校园筑建一道有力的医疗保护屏障,确保师生健康,校园平安。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惠州市教育局
2024年6月13日
联系人及电话:王小娟,22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