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次党代会第五次会议和市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主动对标深圳教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顺利完成了2016年主要目标任务。
一、2016年工作总结
(一)全力推动基础能力建设,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新增幼儿园65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5300多个;规范化幼儿园比例达95.08%。新增省、市一级幼儿园18所。新建和改扩建学校27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21336个。新开办民办中小学6所,筹建中的民办中小学校4所。
惠城区和博罗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复查。全市245所学校通过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复评,10个镇(街)通过了省教育强镇复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等教育装备建设,市、县(区)教育城域网实现互联互通,上接省基础教育网,横连政府专网;学校100%光纤接入,100%“校校通”和“班班通”,100%建立了学校门户网站并共享资源。
我市与华南师范大学在博罗县试点引入基于网络的手机直播(点播)课堂,农村学校、教学点教师可以即时收看优质的课堂教学、即时参与互动评课,得到了省领导的关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也予以宣传报道。
各县(区)根据未来几年城镇化发展规划、常住人口规模、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布局“十三五”期间中小学新建迁建扩建项目,构建了与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建设机制。
(二)深入实施转型升级,职教体系更加完善。
我市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导向,调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人才,同时提高本市中职和高职教育的专业对接程度,鼓励中职学生升学深造,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和再升学率保持在98%以上。
中职学校探索基于“企业校区”的现代学徒制模式,技术人员当教师、公司车间变课堂、学生与员工同食宿、轮岗实操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实操与生产实际同步,使教学更具开放性和针对性。
组织中职学校150名学生参加省2016年技能竞赛,146名学生获奖,获奖率达97%,其中2名学生获一等奖,18名学生获二等奖,39名学生获三等奖。
2016年第十届百花奖全国艺术特长生展示大会全国总决赛,我市学生参赛作品现代舞《Mr. Jackson》摘得高中(中职)组舞蹈项目金奖。
2016年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和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分别签订了落户惠州的协议,我市成为全省五年来新增高职院校最多的地级市。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申办接受省专家组评审,惠州学院入选广东省高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试点。
我市积极拓展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城市职业学院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开设华澳国际学院,实施 “2+2”专本一体培养模式;与新西兰商学院开设 “中新创新创业国际学院”,建立了集教育、研究、国内外培训、海外创新创业研习及海外教育咨询为一体的高端国际教育机构。
(三)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持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六大升级行动”。“忠诚”、“诚信”、“创新”、“法治”、“清廉”、“生态”六种文化打造初见成效,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日益凸显。
我市在全市中小学实施生本教育实验,打造“高效课堂”,评选“教改示范课”,在全市掀起教改热潮,提升了全市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2016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3%,更多的孩子实现了上大学和上更好大学的目标。
新增惠城区第十一小学等3所省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校。遴选了150幅优秀软硬笔书法作品参加省第八届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惠州市一中(初中部)组队参加第一届广东省“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竞赛,荣获得全省第4名。
选拔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知识技能竞赛,以赛促学,增强学生竞争向上的意识和勇攀知识高峰的决心。16名学生参加第六届华罗庚金杯国际少年数学精英赛,4人获全国二等奖,12人获全国三等奖。在第21届“华杯赛”决赛中,我市有198人获得一等奖。
我市2016年高考本科上线15301人, “一本”上线3654人,本科上线率47.21%,重点上线率11.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体育艺术类考生稳居全省前列,重点上线398人,本科上线1661人。105名考生被多伦多、墨尔本、悉尼大学等国外一流名校录取。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我市建立了名教师、名主任、名校长培养培训体系,培养了一批在省内外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名教师、名班主任和名校长。组织教育高端培养项目10个,有600余名教育管理人员、校长、教师参加高级研修。组织学科骨干教师的集中培训和第三批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及部分市级骨干教师培养,2500余名教师参加。目前名班主任省级工作室2个,市级工作室23个,何汝玉工作室获评省名班主任优秀工作室。新增14名“广东省中小学特级教师”,特级教师总数增至53人。
我市2012年在全省率先实施边远农村教师特殊津贴政策,对稳定农村师资,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效果显著,2013年起省政府在全省推广了我市的做法。2016年我市全面落实省政府开云(中国)边远农村教师特殊津贴政策“扩大实施范围、提高实施标准”的要求,全市共有17637名教师享受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月人均津贴高于800元。目前,全市农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高于同一县域内的城镇教师,农村教师安居乐教,有些县区还出现了部分城镇教师主动申请到农村学校任教的现象。
我市奖励教师高层次学历提升,2016年有33名教师完成硕士学业,分别获得市财政的1至2万元的奖励资金。省级骨干教师、校长培养项目第三批培养对象中,我市有40名教师和12名校长入选。
18名教师参加广东省2016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4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广东省第七届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2名教师获单项一等奖,2名老师分别获个人全能二等奖。2016年,我市3名教师分别获得第六届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决赛高中组综合及情景答辩单项一等奖、小学组综合二等奖、中职组综合三等奖。12名教师广东省第五届师德主题征文活动中获奖。在全省中学思想政治(品德)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中获15个一等奖、24个二等奖、21个三等奖。在广东省2016年初高中数学青年教师数学核心问题讲授课片段评比活动中获5个省特等奖、4个省一等奖和19个省三等奖。
(五)大力推进教育公平,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2016年秋季学期,全市20所省一级和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共将10660名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辖区内初中学校,直分比例达到50%,高出省规定比例20个百分点。
各县(区)简化申请流程,优化积分项目及标准,进一步完善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办法。全市有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读公办比例2016年底达到55%,并对入读民办学校的每生每年给予公用经费小学950元、初中1550元和电子教育劵200元的补助,减轻了随迁子女家庭的经济负担。做好全市688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我省普通高考工作,获得了省教育考试院赞许。
构建“全覆盖、零拒绝”服务体系,保障了每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2016年,我市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98.5%,高出省的目标值8.5个百分点。
农村学校为每位留守儿童建立了关爱档案和联系卡,学校教师每人负责联系数名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并及时填报关爱档案;各镇中心小学和较大规模的村小全部建立了乡村学校少年宫,留守儿童放学后和周末可以在学校少年宫参加书法、绘画、体育、游戏等活动,免去了在外务工家长的一些后顾之忧。
大力实施《惠州市困难家庭儿童入读幼儿园资助工作方案》和《惠州市入读普惠性幼儿园补助方案》,2016年全市共投入2292.4万元,共资助困难家庭儿童3306人,补助在普惠性幼儿园入读儿童49045人。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学校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小学1000元/生·年,初中1250元/生·年,全市每年有近6000人受益。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开云(中国)推进教育精准扶贫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方案》,我局以建档立卡学生为重点,在巩固已有的贫困学生助学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学生资助惠民政策,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六)全力推进依法治教,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做好责任督学挂牌进校督导工作和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区)创建工作,城区、惠阳区和龙门县成为广东省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区),办学行为更加规范。
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全市学校邀请交通、消防、卫生、法制、应急、急救等专家到校为学生讲座、演练演示共1000余场次,心连心公益组织防溺水宣传演练进校园300余场、交通安全宣传200多场。
在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的回收转型为学校自主经营管理的基础上,160多家学校食堂安装“阳光厨房”视频监控系统,所有学校食堂都达到B级以上,全面推行5S流程管理,全面培训了900多名食品安全员和800多名公共营养师,全市大部分家学校食用二维码溯源粮油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粮油信息全过程一目了然。
积极做好原民办代课教师维稳工作,派干部到原民办代课教师集中居住地进行探访,宣传维稳政策,劝导思想,帮助解决他们生活实际困难,我市未发生一起越级上访事件。因为热心为原民办代课教师服务,我局获得博罗原民办代课教师赠送的锦旗一面。
出台《惠州市教育局通过法律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清单》,并将清单挂惠州教育网站上公开,引导群众走法定途径处理信访问题,避免闹访、缠访事件的发生。一年来,我局办理网络问政事项共1077宗;办理“向书记说说心里话”论坛事项269宗;办理市信访局转办信访件98宗;接待来我局上访群众55批次共118人;受理来电信访件35宗。全部依时顺利完成。
(七)切实抓好“两学一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有效落实。
成立市直教育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协调小组,组织召开动员会、推进会、培训班,印发“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通过开展多形式讲党课活动、观摩式党性教育活动、体验式调研学习、最美党员等表彰活动、“重温入党誓词、重读入党申请书,重温光荣历程,同绘发展蓝图” 主题活动、两学一做考学和知识竞赛活动等方式,积极开展学习,确保了学习教育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
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书》,把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细化分解任务,明确了工作计划、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等。纪检部门进一步强化执纪、监督、问责的责任,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好纪委监督责任,通过开展谈话提醒等各项工作,有效增强当前党员干部监管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从严治党的工作机制。11月-12月,通过自查、督查、座谈会等形式,对市直各学校(学院)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两个责任”进行调研检查工作,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一)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未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现有高等教育规模偏小,层次偏低,专业设置不够合理,缺乏品牌院校和高水平学科;职业教育结构、体制还不健全,未能充分提供城市化进程中所需各种高技能人才的支撑,校企融合度不高,资源整合有待加强。
(二)民办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相对滞后。办学体制多样化程度不高,未能形成公办与民办协调发展的教育局面。民办教育办学类型较为单一,品牌学校缺乏,办学质量和水平不高;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差距比较大,未能体现民办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应有地位,不能很好满足市民对教育个性化选择的需要。
(三)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城市学校教师编制不足、农村学校“小学科”教师缺乏、农村教师年龄偏大等结构性缺编问题仍未解决;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水平偏低,高中阶段教育研究生学历教师数量不足,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占比偏低;名校长和名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现代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教育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未能及时更新,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教育资源平台建设进程不够快,优质资源不足。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2017年以及“十三五”期间教育发展主要思路
总体目标:增优势、强内涵、建高地。2019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推动惠州教育成为南方教育高地的重要节点。
主要任务措施:
(一)“三极”建设:一是率先把仲恺区和大亚湾区建成“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先行区,形成以教育现代化支撑经济发展为特征的“第一层极”。 2017年两个区率先建成“教育现代化”先行区,率先建成全省教育高地。二是率先把惠城区、惠阳区建成我市优质均衡规范发展的范例区,形成教育优质化、均衡化、规范化发展的“第二层极”,为全市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新范例。三是把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建成具有多元化、特色化发展的实验区,分别形成以优质资源辐射、职业教育改革、校本课程建设为特征的“第三层极”。
(二)“双高”推进:第一,高速度加快高等教育发展。一是扎实实施高等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二是成功申办惠州工程技术学院。三是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理工类学科,支持惠州学院向理工科应用型大学发展。四是推动著名高校落户惠州,大力引进各类科研院所,加快构建“2+10+N”(2所本科+10所高职院+N所研究院)高等教育发展格局。第二,高质量提升民办教育水平。一是出台政策,更大程度给予投资者优惠和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二是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一中品牌,在仲恺高新区东江产业园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惠州一中东江学校”(公办);在惠东县大岭镇大洲片区新建“惠东县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民办)。三是推进新优质民办学校集群发展,打造扶持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优质民办学校集群。
(三)“双擎”驱动:第一,助力“人才引擎”。一是更大力度实施“人民教育家”培养计划,打造一大批本土教育领军人才。二是更大力度推进教育家办学,让学校充分享有办学自主权。三是更大力度实施教师培养“五大工程”,即:市、县(区)、校三级培养工程,教师交流轮岗培育工程,乡村教师支持培养工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首席教师带动引领工程,实现师资队伍多元化培养、全员化提升。第二,助力“改革引擎”。一是全面深化现代学校制度改革,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探索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培育更多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的优秀人才。三是以仲恺高新区国家级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为抓手,全面推进“县管校聘”、“县管校用”管理制度改革,均衡优化优质教师资源配置,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四)“两翼”支撑:第一,强化现代教育信息化支撑。一是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建设一批“智慧学校”和教育信息化示范校。把大亚湾、仲恺建设成国家级教育信息化示范区。二是探索“未来学校”建设,在潼湖生态智慧区高标准建设一所国际性的“未来学校”;在市直学校和各县区开展“未来学校”改革试点,以数字化班级建设为重点,推进“未来班级”常态化教学。第二,强化现代教育国际化支撑。一是建立和推进中小学与国际(港澳台)学校结对行动计划,推进惠州国际学校的建设工作,满足在惠外籍人士子女的教育需求。二是开展“留学惠州”工程,建立实施外国留学生奖学金计划,尝试引进国际(港澳台)学生来惠留学。三是以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为契机,探索中韩教育产业对接,推动中韩教育交流与合作,建设一所中韩合作本科院校;建设1至2所以招收韩国学生为主的国际性学校。
(五)“十大中心任务”:
一是全面落实实施“十三五”教育规划。
二是构建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体系,全面推动实施《惠州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三期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
三是全面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切实解决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实施《惠州市解决义务教育大班额五年行动计划》,推进中小学新建和改扩建,力争2017年全市新增学位22000个以上。
四是推进实施普通高中免费教育。2017年,在惠城区、惠阳区实施普通高中免费教育。2018年,力争在全市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免费教育。
五是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全力实施高等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成功申办惠州市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来惠合作办学;全力支持省市共建惠州学院工作;加快构建“2+10+N”(2所本科+10所高职院+N所研究院)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六是加大民办教育扶持发展力度。全面实施《惠州市民办教育治理和扶持体系构建工作方案》,2017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标准化覆盖率达到100%。
七是加快“智慧教育”建设。全面启动惠州“智慧教育”建设工程;整合各县(区)区域性教育云服务,率先完成仲恺区和大亚湾区“智慧教育”建设,创建“全省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区”。2018年,全面完成惠州“智慧教育”建设工作。
八是建设高水平国际学校。进一步加强与惠州市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广东光正教育集团对接,推动在潼湖智慧区内建设一所高起点、高标准的国际学校。
九是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启动新一期“惠州市人民教育家培养计划”和青年教师茁壮成长项目。继续落实教师学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惠州市教师继续教育五年(2016-2020年)工作规划》。
十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落实好国家、省、市配套改革措施的基础上,重点深化现代学校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重点推进仲恺区开展国家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工作,进一步推进教师交流轮岗人事管理改革;重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动态监测,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工作机制。